返回

开局一介老奴,你让我英雄救美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1章 太子登基,局势变化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几日后,又有好几条震惊大乾的消息相继传了出来。

    首先便是太子登基了

    老皇帝临死前下达了三道诏书,其中一道便是让太子唐若君继任皇位。

    太子登基那日,六大国公联合上奏,于殿前辞官,要求回自己的封地养老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那隶属六大世家的官员,以及各路侯爷也纷纷表示要辞官。

    好好一场登基大典,竟然演变成了辞官大会!

    发生如此戏剧性的一幕,在不同的人看来却有不同的意思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人认为六大世家及各路诸侯在新皇登基之日辞官,纯粹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新任皇帝的不满,故意给新任皇帝难堪!

    但在一些朝堂上的老狐狸看来,却是恰恰相反。

    只怕是因为魏家的覆灭,点醒了其他六大世家和各家侯爷,无奈之下才选择辞官。

    须知,大乾七大世家和各路诸侯都有封地传承,可门下家族子弟却常年在京都为官,盘根错节的培养势力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新皇岂会信任他们?

    与其如此,他们还不如选择回到自己的封地。

    虽然远离了朝廷中枢,却还能称霸一方。

    假以时日,若能在地方上培养出强大的势力,未必就不能逐鹿天下啊。

    为什么非要把控朝政呢?

    魏太师倒是把控朝政了,结果还不是一败涂地?

    在这种心思的权衡下,于是有了这集体辞官的罕见一幕。

    然而,就在众人期待新皇会如何抉择的时候,更加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。

    新皇道:“朕刚刚登基,事务繁忙,且魏太师叛乱,朝中疲惫纷乱,此时若是诸位辞官,百官群龙无首,朝局必将动荡,不如等新任太师上位,此事暂且再议。”

    言外之意,我刚刚登基,懒得理你们。

    况且,朝廷里面这么多事,你们走了谁来干?

    不如等姜太师来上任把持朝政后,你们再滚蛋不迟!

    这番话既没有挽留他们,也没有赶走他们。

    总结为一个字:拖!

    至于拖的目的,自然是等着姜玄上任来处理。

    面对如此决断,几位国公和诸侯是又气又想笑,回家的路上骂骂咧咧。

    “不是,太子殿下...圣上是不是脑子烧坏了,竟然要我们等那个所谓的姜太师来决断?”

    “那个姜玄...他配吗!”

    “就是啊,我们都要辞官了,他不一直想要变法吗,拔掉我们这些刺,大乾还不随便他变?多好的事情啊,他不应该痛痛快快就答应了么?”

    “会不会是我们提的时间不太对,新皇登基怕冲了晦气?”

    “放屁!我们这群老东西辞官,给他冲喜气还差不多,哪来的晦气?”

    “也是,新皇就那么相信那个姜玄?太上皇不管吗?”

    “哎,咱们得太上皇是越来越神秘咯,谁知道他在想什么呢,别看现在是新皇上位,指不定背后还是唐承乾在搞得鬼!”

    “嘘!你疯了,这话能说?”

    “怎么不能说?家族命运居然要交给一个刚入朝政的人来决断,真世风日下啊,老夫想想都憋屈!”

    “........”

    就在几位国公无奈、咒骂、怨恨的声音中,此事算是搁置下来了。

    本就扑朔迷离的朝堂局势,如今变得更加让人看不懂了。

    一切的关键,都在那位新任太师身上。

    事实上,唐若君也很无奈。

    她也很想直接拔掉六大世家这根刺。

    但是,魏太师倒台和登基上位两件事带来的一连串蝴蝶效应,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复杂一百倍。

    那些曾经或多或少和魏太师有些瓜葛的臣子们,尽皆惶惶不安,生怕皇室给他们来一个秋后算账。

    一旦这些人全部被辞官,紧跟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辞官。

    如此下去,她这个皇帝还当不当了?

    当一个光杆司令?

    而这些,还只是朝堂上的反应而已。

    大乾刚经历一场叛乱,又遇上新皇仓促登基,天下局势瞬息万变!

    值此风口浪尖之时,难免会有狼子野心之辈蠢蠢欲动。

    根据这几天的探子的汇报,大乾国内各地有不少诸侯、城主趁此机会开始秘密屯兵,冶炼军械,以面对这一次大乾的权力洗牌。

    一旦大乾朝堂大乱,失去监管能力。

    说不定他们可以趁此揭竿而起,独霸一方!

    到那时候,大乾还有敌国虎视眈眈,后果一发不可收拾!

    如此内忧外患之下,唐若君一个新皇,只能选择拖延时间,稳固朝政。

    哪里还敢随便同意他们辞官?

    故此,她只能寄托于那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姜老先生,有没有一个更好的两全之策。

    她相信即便自己看走眼,父皇

第171章 太子登基,局势变化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